记洛邑古城亮灯仪式
2024-12-12 08:06:38
浏览量: 7
作者: 王啸寅
2024年12月6日晚,经过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洛邑古城项目全体成员(曾经及现在)及现场施工人员的努力奋斗,由我司承建的洛邑古城一期项目圆满的举办了古城东区亮灯仪式。与会者有洛阳市老城区区委书记赵书政、老城区区长周新等党政机关各级领导,区委书记赵书政同志高度评价了由我司施工完成的古城亮化项目。
若问古今兴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。洛阳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鼎盛之地,古今不知多少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都在这四岳三川的中州之地留下永不磨灭的熠熠风采。沿着时光长河溯流而上,只掬几捧被历史礁石激起的片片浪花,却仍让此中过客动容不已,那一个个动人的时刻,无不述说着这座老城沧桑与尊严。
七千年前,黄河北岸,几个躬身劳作的华夏先民或许见证了龙马背负河图洛书而出,中华文明由是起源;四千零五十年前,在二里头的一场预谋已久的政治杀戮后,夏启走上了权力宝座,“家天下”就此开始;两七百九十五年前,伴随着骊山上的几朵“浪漫”的烽烟的湮灭,幽王和他的镐京亦随之湮灭。次年,平王迁都洛邑,拉开了春秋的序幕;两千五百四十二年前,路上行人或许并不在意,一辆驱使了八百余里的马车正缓慢的行驶在洛阳城内,车上,一位挺拔的壮年书生正襟危坐,路的尽头,一位老者面带微笑,翘首以待。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”,这年,三十四岁的孔丘初见五十四岁的老聃;两千年前,一群的金发碧眼的异乡人牵引着几头疲惫不堪的骆驼,停驻几丈高的城门前,掸掸衣袖,满地风尘。在皎洁的月光下,悄然进城,从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狂热,和面前城市的规模不难看出,他们已然到达了此次商旅的终点——京都洛阳城,丝绸之路东起点的风流正如一副画卷一般,徐徐展开在他们眼前;一千九百五十六年前,在洛阳民众诧异的眼神里,二位僧人,步伐稳健,一匹白马,神采奕奕,不过这都不是主角,马背上的经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一阵微风拂过,经书中蕴藏的佛理继而跟随着这阵风,拂遍神州大地。自此,佛法传入中国;一千九百五十一年前,四十一岁的班超投笔从戎,汉家三十六骑,纵横西域,万里封侯。三十年后,七十一岁的班超,荣归洛阳;一千八百三十四年前,“步登北邙坂,遥望洛阳山。洛阳何寂寞,宫室尽烧焚”,洛阳终未逃过一座王城的命运——在一场大火中,付诸一炬,火光中,似乎映射着张狂的相国、惊恐的皇帝,不过,更多的怕是“亦何辜”的芸芸生民;1802年前,棠棣无情的曹植黯然离开洛阳,行至洛河畔时,或许文思泉涌,搁笔之时,在文学史上飘若惊鸿、宛若游龙的洛神赋就此诞生;一千七百六十二年前年前的一个正午,洛阳西市的某个街口人满为患。一曲广陵散,三千太学生,琴声清雅悠扬,士人涕泪满裳,曲罢,一声叹息,几处鲜血,嵇康就戮,广陵散就此成为绝唱,失传于世。而此时,或许洛阳东市某条路上的马车,正被万千女子投掷着瓜果表达爱意,潘安正享受着属于他的人生;一千七百四十四年前的某一天,左思捧着墨迹未干的作品洋洋自得,《三都赋》横空出世,洛阳一时间纸价飞涨,街头巷尾无不传唱着“玉卮无当,虽宝非用;纳州侈言无验,虽丽非经”;
一千五百三十年前,魏文帝改名易服,迁都洛阳;
一千四百六十年前,洛阳北邙山下,兰陵王大破敌军二十万;
一千四百二十年前,无数民夫流下血汗,大运河通至洛阳;
一千四百三十年前,秦王李世民于虎牢关一战擒二王,唐王朝遂扫平天下;
一千三百三十四年前,武则天洛阳称帝,万国来朝,时称神都;
……
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,洛阳这座老城依然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韵味,洛邑古城亮灯仪式或许只是沧海一粟,不过能够参与到这座古城的现代化建设中,对于项目,对于个人,足以记忆犹新,难以忘怀。